实验室前沿——做中国最专业实验室前沿资讯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实验技术 > 医学实验室 > 病理室 >

印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时间:2010-11-20 00:28|来源:实验室前沿| 分享|点击:


印迹法(blotting)即转移电泳,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Southern于1975年建立了检测特异DNA片段的DNA-RNA杂交法,称作Southern印迹法。1977年Alwine等把此方法应用到RNA的

内容来自实验室前沿网站

研究方面,称作Nouthern印迹法。1979年Towbin等则把该方法扩展应用到蛋白质分析方面,称作Western印迹法。1982年Reinhart报道的双向蛋白质印迹法,称作Eastern印迹法。目前,有人把Southern,Nouthern,Western印迹法分别称作DNA印迹法,RNA印迹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而每一种印迹法又可以分为斑点印迹法和电泳转移印迹法。前者是将样品直接吸附于固相载体上,而后者则是将样品先经过电泳后在转移到固相载体表面上,其余操作基本相同。由于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印迹到固相载体,容易和各种探针发生化学或免疫反应,因而对检测样品(尤其是粗样品)中某些组分的理化性质是有益的。其操作过程所需的试剂量少,灵敏度高,所以应用较为普遍。
 
    印迹法的基本原理
    (一)概念
    1.探针  用化学方法将有识别能力的物质(如抗原、激素、核酸等)和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核素(如3H、35S、32P),或荧光物质(如异硫氰荧光素、地高辛等)结合成的复合物称作探针。
    2.固相载体  即用于吸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固体材料。这类材料有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膜,尼龙膜(nylon-membranes,NDM),重氮苄氧甲基(yloxymethyl,DBM)膜和重氮苄硫醚(diazophenylthiaether,DPT)纸等。最常用的是孔径为0.45/lm的NC膜,因为它成本低廉,结合力强,背景较清晰。而对于检测核酸和酸性蛋白质来说,理想载体是带正电的尼龙膜,它与负电荷物质结合力很强,操作亦简单。但因
为其与负离子型染料也易结合,背景值高,故使用受到一些限制。
    3.封阻  用一种与待测物不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吐温20等)封阻载体印迹区域以外的剩余吸附位点,使探针与印迹物反应,且不吸附到载体上,此过程称为封阻,从而使印迹结果背景干净,印迹的斑点或谱带更为清晰。
    4.印迹  把经过凝胶电泳后的组分,通过吸附或电泳方法转移或者以直接点样方式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此过程称电泳印迹,或称点印迹。
    5.放射自显影  将含放射性核素的复合物置X线感光胶片上压片,当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时,胶片上会发生化学“感光”作用,随后经显影,定影,即可呈现出斑点或谱带,此法较灵敏。
    (二)原理
    生命大分子物质(如核酸或蛋白质)印迹到固相载体上,经淬灭试剂处理后,可与相应的探针(酶标记)反应,接着用适当的溶液漂洗,置含底物的溶液中显色,即可现出谱带。如所用探针为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时,则应将漂洗后的载体进行放射自显影,即可检测出样品中特异的成分。
 
    印迹法的应用
    (一)分析和制备特异成分一般生命大分子如蛋白质等的粗制品经过凝胶电泳后,常常产生许多谱带。但它再经印迹转移程序分析后,就可以从中找出所需的某一特殊成分,而这种特殊成分又可以从相应的凝胶区段回收。用此方法得到的物质纯度较高,纯化步骤也较简单。
    (二)检测生命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生命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有机体内。因此,建立一种检测生命大分子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用印迹法就可以检测出如DNA-RNA、DNA-蛋白质、RNA-蛋白质、酶—底物、糖蛋白—凝集素、激素—受体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可用此方法寻找各种大分子物质的相应配体。
Tags:应用,原理,基本,印迹法,物质,蛋白质,载体,方法,分子,检
责任编辑:何辉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更多阅读者

其他人正在阅读